中国苗木之乡简介,中国苗木之乡是哪里
红橙黄绿蓝靛紫,要问哪种颜色最美,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答案。 但要问哪种颜色最能代表北碚区静观镇王朴村,答案只有一个。这儿虽有罗汉松的墨绿、腊梅的金黄,但最能展现村子特质的颜色,是红色。 20世纪40年代,中国苗木之乡是哪里,一位文质彬彬、戴着眼镜的男青年辛苦地在这个村子附近奔波,又是变卖自家田产,又是悄悄为游击队员运送物资。直到被反动派抓捕的前几天,他仍坚持留在这里继续工作,却要求同志们先转移。 红色村的历史底蕴之“红” 王朴生于1921年,在一个富庶的家庭中长大,1944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(原校址位于今重庆市北碚区)。读书期间,他积极参加青年进步组织“中国学生导报社”的活动,树立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,同时也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赞赏。在南方局领导下,王朴积极参与革命活动,动员母亲金永华变卖自家田产为革命活动提供资金,为川东地区解放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。1948年4月初,重庆地区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,王朴也因叛徒出卖被捕,于1949年10月28日被反动派枪杀,英勇就义。 2021年,北碚区静观镇双塘村被中央组织部、财政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。“我们抢抓这一机遇,新建王朴公园,修缮王朴烈士纪念馆等。得益于此,许多党组织到此开展活动。据统计,2022年以来,我们村共接待前来学习、参观的党组织200余个。”王朴村驻村第一书记胡浩介绍。 “为了更好讲好红色文化故事,我们还积极探索AR技术电影电视、红色文化情景剧、红色剧本杀、朗诵、评书等表现形式,重点推出中篇评书《三寻王朴》、舞蹈剧目《跟着你走》、红色情景剧《追望大道》等系列文化品牌。”胡浩说,这些新的表现形式让游客能够沉浸式地体验王朴村的文化氛围,进一步推动王朴村红色旅游品牌打造。 公园村的发展模式之“红” 说起乡村,人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淅淅沥沥的小雨,拼图般的稻田,以及披着蓑衣、扛着锄头的农人。可在王朴村,这儿的美感却有所不同:人们悉心呵护着花盆里的艺术莲蓬、罗汉松等,哪怕是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上,也都整齐地种植着金叶女贞、桂花树等景观植物。组成道路两旁风景的不再是农田,而是一个接一个的园艺小院。即便游客偶尔看到一处水田,那也是用于培植莲花的池塘,水面下还放满了棕色的大缸。 荆州香樟苗木基地,咸宁桂花基地,京山对节白蜡基地以及孝昌果苗基地。种植果树苗、绿化苗木、花卉盆景的一个基地。从种子开始,到小苗,还有嫁接再到成品的一整个过程。主要销售给果农,花卉批发市场,还有绿化工程,公园广场绿化。 别具一格的风景背后,是王朴村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故事。 “中国花木之乡”称号获得城市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定期共同评选产生,该评选活动最早开始于2000年。首批获得“中国花木之乡”荣誉称号的城市及地区共59个,分别来自河北、江苏、四川等全国12个省市区。此后的十年间,国。 王朴村所在的静观镇,其景观苗木培植历史可往前追溯千年,有着“中国苗木之乡”“中国腊梅之乡”等美誉。在王朴村,村民或在自家培植苗木,定期出售给前来统一收购的商家,或前往本地园艺公司工作,获取不错的报酬。当地人介绍,前几年,哪怕是一名没有任何家底、任何技术的普通农民,在王朴村栽培草皮,只要勤劳肯干,一年收入也能达到数万元。 重庆市内不少物业小区的景观绿植、市政道路两旁的行道树等多出产自王朴村,王朴村的产业发展也因此长期兴旺。 然而,近年来,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,静观镇苗木产业遭遇冲击。在王朴村可直观看到,一些园艺公司经营困难,其用于展览苗木的场地变得凋敝。 在产业发展遭遇危机之时,王朴村的“红”开始引领本地产业破冰寻路、逆势上扬。 “得益于2021年王朴村开始打造红色美丽村庄,以及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党史学习教育,人们更加重视学习党史,缅怀英烈。前来王朴村参观、学习的人变多了,直接带动了本地产业发展。”胡浩介绍。同时,在王朴烈士陵园,前来祭扫的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祭扫服务后,就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前来提供本地产出的鲜花、指引祭扫流程等,这一服务深受游客青睐。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,被称为中国苗木之都,原来称为苗木之乡,最近晋升为苗木之都。虽然有夸大的成分,但也的的确确是一个大的苗木批发中心。济宁,山东省辖地级市,Ⅱ型大城市,山东省政府批复确认的淮海经济区。 此外,王朴村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。“我们正努力引导本地苗木企业走小型化、平民化路线,让特色盆景更好地适应年轻群体需求。”胡浩介绍,例如,一套较高档的盆景售价高达数万元,而且保养复杂困难。进行小型化改造后,盆景售价可以降到数百元,且体积变小,方便放在家里,能受到更多消费群体欢迎。 安宁村的文化氛围之“红” 企业回鄢陵县绿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、栽培、销售、设计、养护为一体的大型农户直销基地。营销中心成立十余年来,产品远销国内各个地区,并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!同样的质量低价格,同样的价格高质量是我们的宗旨!基地是直销模式。 “目前,在王朴村游览可以免费请王朴中学在校学生担任导游,引导参观。”静观镇政府党群办主任周星宇介绍。对学生来说,要想担任导游一职,自然得在课堂学习之外更加认真详细了解革命先烈事迹。在这样的过程中,先烈的伟大精神也深远地影响着他们。 2003年,我镇花木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,实现销售产值2.85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,全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序居第20位,先后被命名为信阳市农业特区、河南省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“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”、“中国花木之乡”。 此外,王朴公园建成后,在公园里散步的不仅有外来游客,还有许多本地村民。过去,村民们虽然知道王朴曾在此地工作、战斗,但对他的事迹与精神了解得不够深入。得益于王朴公园的修建,人们在逛公园的同时,便可了解到王朴烈士的革命故事,在潜移默化间得到精神熏陶。 例如,在王朴烈士陵园背后,有一条今年才开建的乡村产业路。修路虽意味着致富,但也带来了占地矛盾等各类问题。对王朴故事了解较多的老党员谭代兴和妻子商议后,决定主动让出自家地用于修路,避免了许多纠纷。在他们看来,这条产业路修好后,附近几家农户不必依靠扁担或手推车,而是使用汽车将自家培植的苗木运出去售卖,有利于大家一起发展。 “红色美丽村庄的打造工作,推动红色文化沁润人们的心灵,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。如今,村里的矛盾纠纷变少了,来公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人更多了,愿意回村发展的在外能人也越来越多。”胡浩介绍。 再次回到王朴公园,正值傍晚。人们三三两两散步,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烈士纪念碑前久久驻足。远处炊烟冉冉升起,更远处的天空已呈现出淡紫色。各个村庄的风景千姿百态,而所有村庄的宁静祥和都始终如一。在烈士墓前,孩子们在嬉戏玩耍,这便是革命先烈终其一生想要绘成的后世图景;在烈士长眠的土地上,红色故事代代相传,红色历史文化底蕴长久造福着一方发展,为当地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带来无限希望。 版权声明:本站文章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 |